为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白山市生态振兴专班组织各工作组围绕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五化”综合利用和农膜回收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四方面工作,统筹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全面绿色转型,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一是大力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结合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特殊性,抢抓备春耕前的关键期,积极推进以粮豆轮作为基础的种植结构调整,加大玉米推广高效缓控释肥料深施、增施有机肥等工作,引导农户限氮、限磷、控钾,补充钙、镁、硫、锌、硼、钼等中微量元素肥料;提升病虫监测预报能力,针对重大病虫害加密布设监测站点,提升实时监测、持续追踪和早期预警等末端发现能力;积极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充分利用生态调控措施,大力推广生物防治、合理采用物化诱控技术,推行科学安全用药,逐步降低农药使用量。2023年备春耕计划投入资金44090.2万元,目前已筹集25813万元,其中农民自筹23393万元,银行贷款2420万元,预计还可筹集18277.2万元。种子现有货源1430吨,底肥现有23335吨,农药现有库存293.25吨,农膜现有609.2吨,农肥已积造230.875万立方米。农资储备率已过50%。
二是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落实推广全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一主+三辅”技术模式,即以畜禽粪污堆积发酵、通过种养结合的方式就地就近肥料化还田利用为主,能源化、饲料化和基料化为辅。完善规模养殖场收储运链条建设,结合各地实际,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进畜禽粪污收储运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配套,督促规模养殖场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供销台账,做到来源、去向全程可追溯。规范散养畜禽粪肥还田利用,引导中小散养户或养殖密集村屯采用物理或生物除臭措施,在散养密集村整村推广应用堆肥发酵菌剂、除臭控制菌剂,缩短粪污发酵周期,按照养殖数量、品种、养殖方式等客观实际开展技术指导和监督监管,“一区一策”建设散养密集区粪污集中收储场点。
三是大力推进秸秆“五化”综合利用和农膜回收。积极推进“秸秆变肉”工程,不断提高秸秆饲料化水平。持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以及网站、微信、短视频等媒体,加大对国家方针政策、秸秆综合利用价值、农膜回收等的宣传力度,提升企业、合作社和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秸秆处理、农膜科学使用回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注重典型带动,及时总结推广群众认可、有利于维护群众利益的秸秆综合利用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全面营造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的舆论氛围。
四是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五个一批”(审批一批、开工一批、完工一批、验收一批、资金支付一批)分类实施“周调度”通报机制,对已完工欠拨付、已施工未拨付的项目,督促各地抓紧拨付资金到位;没有实质性进展的,采取提醒、约谈、通报等方式督促问题整改到位。同时对各地项目建设情况开展检查指导,加快推动工程建设进度,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扎实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