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 >> 教育领域
按照《吉林省加快教育发展工作督导评估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县(市、区)自评和市(州)复评基础上,2018年4月9日至11日,省政府教育督导团第二评估组对临江市政府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督导评估。现将督导评估结果反馈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临江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快教育发展督导评估工作,制定《临江市加快教育发展的实施方案》,成立以主管市长为组长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开展了自查自评工作。白山市教育局认真履行职责,市督导复查工作程序规范,认真务实,有力促进了临江市政府迎检工作。
工作期间,听取了临江市政府及发改、财政、人社、编制等相关职能部门关于加快教育发展工作汇报。在城区抽检了临江市第一高级中学、九五新村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临江市幼儿园、解放小学、光华中学和临江市职业技术学校,抽检了花山镇初中、中心小学、校带幼儿园,青沟子村小,桦树镇初中、中心小学、校带幼儿园和西南岔村小。查阅了自评报告等档案资料、审核分析相关数据,在此基础上通过汇总,形成反馈意见。
二、主要成绩及做法
临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事业发展放在优先位置。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持续加大政府投入,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切实推进了临江教育快速发展。
(一)全面落实政策,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临江市政府下发了《临江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临江市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改革发展一体化实施方案》《临江市全面改善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方案》《临江市关于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落实任务,明确职责,为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保障。
持续加大教育资金投入,从2014年至今,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累计投入2491.36万元,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一人一套课桌椅、信息技术教学一生一机、数字化教育资源全覆盖,生均图书册数达标、实验室仪器设备和音体美卫教学器材均达到《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要求。
公用教育经费按标准足额拨付,优先向教学点倾斜,对不足100人的义务教育农村学校和教学点按照100人标准核定公用经费,抽查的桦树镇3个不足百人的村小,生均公用经费均按100人标准全部足额拨付。
2012年以来,财政拨付资金1276.1万元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乘坐校车;住宿学生每生每年补贴400元,实行早餐补助(早餐每生补给1袋牛奶和1个鸡蛋);2014-2017年财政拨付资金112万元用于解决中小学生免费饮用纯净水问题。2016年,市政府投入资金30万元,对192个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进行了表彰奖励;从2016年10月开始,将班主任津贴由每月的112元(含国家投入12元)提高到每月200元;2017年,市政府又投入160万元,对评选出的“名师名校”和教师节评选的203名优秀教师予以表彰,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师的幸福感,促进了教育的长足发展。
(二)立足科学管理,教师队伍持续优化
临江市现有普通高中专任教师218名,本科及以上学历100%;职业高中专任教师37人,“双师型”教师30名,占专任教师81%;村级以上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专任教师1172人;幼儿园专任教师171人(含民办幼儿教师),基本满足各类教育教学需要。
2016年组织开展副校级后备干部选拔工作,通过“笔试+面试”和基层单位推荐的方式,选拔了56名后备干部并根据计划进行了培训。积极落实各级培训计划,教师参培率、合格率均达到100%,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2016年以来共招聘教师89人(含特岗教师67人),全部充实教学一线,逐步缩小师资队伍结构上的城乡差别,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师资水平。制定了《临江市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工作实施方案》和《临江市关于教育系统人员调整调动管理办法(试行)》,2017年,全市共交流教师51人,其中交流校长8人,农村到市区20人,乡镇间交流9人,城区间交流14人,下乡支教8人(含骨干教师2人),推动师资的均衡配置。积极落实《临江市创响名师名校“金名片”实施方案》,打造名师名校,注重典型引领,在区域内发挥名师名校的辐射作用。
(三)确保良性发展,加快普及高中教育
临江市政府投入1.56亿元异地新建临江市第一中学,2017年,中央财政和临江市政府又投入3500万元对临江市第二中学进行改扩建,为整体促进区域内高中段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健全了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普通高中经费投入机制。按照省定标准落实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所需资金,2017年,每生按每年500元经费标准进行拨付;2018年将按省定标准,由原来每生500元增至到每生1000元进行拨付。
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覆盖率达到64%;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杂费率为100%;国家助学贷款补助资金使100名受资助学生受益;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覆盖率为62%。以上各项资助项目,切实减轻了贫困学生的家庭负担,为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资金保证。
(四)科学统筹规划,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制定下发了《临江市职业教育中心发展规划》《临江市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及中职教育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借助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投入1288多万元,异地新建教学楼5000平方米,实训基地3000平方米。地方财政按照政府的决定,追加647万元,用于综合楼、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校的办学条件整体得到升级,生均公用经费3000元标准能够及时足额拨付。
职业教育中心先后与青岛海尔集团、长兴集团、临江林业局机械厂建立了长期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并与吉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与青岛海尔集团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与吉林工程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建成“3+2”衔接模式,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和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五)坚持多措并举,积极发展学前教育。
市政府认真落实《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逐步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网络,合理规划农村公办幼儿园布局,保证每个乡镇有一所公办校带幼儿园。重视国办园建设工作,资金投入力度大,全力改善办园条件,投入476万元对原职业技术学校校舍按照标准幼儿园要求完成了总建筑面积3452平方米校舍改造任务,并自筹81万元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了办学规模,初步缓解了“入园难”的问题。
临江市现有民办幼儿园23所,依据《临江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及管理办法》,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共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9所,占民办园比例82.61%。通过普惠性奖补措施和划片教学两条主线,分别从政策扶持、引领辅助等方面,发展普惠性民办园,提高民办幼儿园办园水平。
(六)强化经费保障,全力扶持特殊教育。
制定《临江市教育局关于加强特殊群体子女教育实施意见》,成立以教育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落实《临江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从经费、师资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截止2017年,全市共有特教学生40人,其中解放小学特教学生12人(特教班6人,随班就读6人),各校随班就读特教学生28人。义务教育阶段特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为6000元,2017年总计拨付特教学生生均公用经费24万元,抽查的解放小学、光华中学市财政特教学生生均公用经费全部足额拨付。
针对全市适龄特教学生,建立了服务对象相关档案,制定了“一人一案”个性化教学方案,送教上门,基本满足了特殊教育的需要。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学前教育资源依然短缺,办园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偏低。临江市在园幼儿2547人,其中公办在园幼儿741人,占29.1%。公办幼儿园中附设园(班)比例偏大,91.67%的公办幼儿园是小学附设幼儿机构;抽检的九五幼儿园全园只有两个盥洗室,达不到省规定标准。临江市幼儿园、桦树中心园、花山中心园体育类和科学启蒙类玩教具均未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二)小学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学前教育师资不足。如临江市解放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7岁,花山镇中心小学,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6岁;在抽查的四所幼儿园中,只有临江市幼儿园靠自聘解决了“两教一保”,其他幼儿园“一教一保”,均没有按照吉林省《关于县级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的暂行规定》(吉编办发〔2013〕90号)核定编制。
四、工作意见和建议
希望临江市政府认真落实科教兴市发展战略,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依法明确与落实相关部门教育职责,统筹规划城乡教育改革与发展,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发展学前教育。
(一)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各项目标任务。继续坚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重点建设和加快完善国办园、校带园和乡镇中心园,继续鼓励、支持、规范民办幼儿园;继续加大投入,真正形成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确保三年行动计划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不断扩大学前教育优质资源,满足适龄儿童入公办园需要,切实把全市学前教育提高到一个崭新水平。
(二)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根据教育发展对师资的需求,科学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要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吸引优秀教师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流动,构建合理的教师梯队,整体提升教师队伍水平。逐步增加公办园保教编制,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和小学转岗教师等途径,及时补充新教师,满足保教需要。
针对上述问题及建议,请临江市人民政府于2018年7月15日前,向省督导办报送整改情况书面材料。
我们在临江工作期间,白山市教育局、督导室各位领导全程陪同,工作上得到了临江市政府、教育局全面配合和大力支持,在生活上给与了细心地照顾,使我们生活愉悦,工作顺利。在这里我代表督导组向各位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也祝愿白山和临江的教育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