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冷链食品外包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情况频出,多地出现新冠肺炎本土病例,冷链食品生产、装卸、运输、储存及经营等环节相关从业人员需做好个人防护,最大程度避免新冠病毒感染。
一、正确佩戴口罩、手套,着工作服上岗。从业人员工作期间正确佩戴口罩、手套和着工作服上岗。工作服保持干净整洁,定期清洗,必要时消毒。特殊岗位(生鲜宰杀、分割车间等)的从业人员除工作服外,按防护要求穿戴防水围裙、橡胶手套、胶靴等。推荐食品从业者佩戴一次性手套,经常更换,在进行非食品相关活动(如开关门、清空垃圾箱)后,必须更换手套。装卸工人搬运货物前要穿戴工作衣帽和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外科口罩、手套等,必要时佩戴护目镜和面屏,避免货物表面频繁接触体表。特别是装卸来自于有疫情发生地区的进口冷链食品时,码头搬运工人等,在搬运货物过程中要全程规范戴好口罩,避免货物紧贴面部、手触摸口鼻,防止接触到可能被新冠病毒污染的冷冻水产品等。如果搬运过程中发生口罩破损,应当立即更换。安检人员应穿戴工作衣帽,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外科口罩、手套,必要时佩戴护目镜和面屏。
二、运输司机做到三禁止。除做好从业人员卫生要求外,运输冷链食品的人员(司机和随从人员)在运输过程中禁止擅自开箱,禁止打开冷链食品包装直接接触冷链食品,禁止与门卫、值班员及工作人员有不必要的接触。
三、加强手卫生。每次更换手套或摘下手套时必须洗手消毒。在接触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前后,或触碰过门把手、货架、扶手、垃圾箱等公用物体后,均应在流动清水下,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无洗手条件时,使用免洗手消毒剂。
四、注意避免防护用品二次污染。工作完毕后,在专门指定区域内脱去工作服、鞋帽和口罩等防护用品后方可离开作业场所。脱下的防护用品按规定妥善收集,集中消毒处理。在进行非食品相关活动(如用手打开/关闭门和清空垃圾箱)后,必须更换手套。
五、勤通风。工作和居住场所,要注意勤开窗通风,每日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冬季通风时注意保暖。
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或咳嗽时用肘部或纸巾遮住,不随地吐痰,不要用手接触口、眼、鼻,口鼻分泌物或吐痰时用纸巾包住,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乘坐厢式电梯应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外科口罩,保持手卫生。
七、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家庭进行清洁时,尽量采取湿式清洁,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消毒。外出回家后脱去口罩、外衣、鞋帽等放置在门口特定区域,并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
八、加强自我健康监测,随时关注个人和共同居住人员健康状况。每日监测体温,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异常症状时要及时报告,并做好个人防护后及时就医,就医途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九、保持安全距离。使用适当的措施防止人员过于密集,食品从业人员之间至少保持1米的距离。堂食座位安排应当达到安全的社交距离。提倡采用分餐方式,不能分餐的应当提供公勺公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