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白山市人民政府2011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发布日期:2012-02-21    点击数:

  一、基本工作情况 

    ()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构 

  1.领导体制。在《条例》发布以来,健全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为组长、政府秘书长为副组长,发改委、监察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推进、指导和监督工作。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在工作机制上,确立了市政府主管,市政务公开办主抓,各成员部门齐抓共管,监察、财政、法制部门监督检查的工作运行机制。在公开形式上,市、县政府及各部门,每年列出本级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并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报纸、广播、电视等形式公开。 

    2.人员配置。市本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职人员为39人,兼职人员为189人。县(市)区级政府信息工作专职人员为6人,兼职人员2人。 

    ()科学编制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 

  1.工作部署和安排情况。2011以加强监督为重点,制定下发了《关于报送2010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的通知》、《政府信息公开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网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 

    2.学习、培训情况。2011把新系统软件使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作为培训工作的重点,市本级举办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培训班1次,一对一培训60人次,有效提高了岗位工作人员的素质。 

    3.软件开发、使用情况。白山市本级和6个县(市)区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已链接于各级政府网站,并在醒目位置设立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各地区、各部门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专栏,系统平台进入正常运行阶段。其中浑江区属自主开发研制软件系统,长白、抚松、靖宇、临江、江源均使用吉大正元软件系统。 

    4.清理政府信息和信息录入情况。截止20111231日全市共清理录入信息17586条。其中县(市)区4500条,乡(镇)街31条。 

    5.细化、优化工作流程情况。通过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全面打造阳光政府,使我市政府信息公开率逐年提高,行政权力实现规范透明运行,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充分利用政府信息查阅点便民服务作用,进一步丰富、充实信息量,收集整理全市各部门可对外公开又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政府信息文件资料500份,已全部分类、归档、立卷完毕,随时可投放到信息查阅点。群众办事所需信息即可直接通过设在市档案馆或登录政府网站查询相关信息和办事流程,全市共接受群众咨询1825人次,其中县(市)区1046人次。全市网上查询为93576次,其中县(市)区26359次。 

    ()逐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配套制度 

    按照国家和省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会议精神,我市把政府信息公开作为市政府阳光政务五项制度的重要内容。市本级60个部门和6个县(市)区先后印发了《主动公开制度》、《依申请公开工作办法》、《保密审查办法》、《清理工作办法》、《行政机关澄清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工作办法》、《社会评议制度》、《举报受理制度》、《发布协调机制》8项具体制度,为工作有条不紊开展奠定了基础。使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积极做好跟踪指导和监督检查 

  1.网络清查及时。网上查处市本级14个部门和6个县(市)区存在信息不完整、发布不及时、过期信息未清理等26个问题。组织协调全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后台管理与维护,修正系统漏洞7处。 

  2检查整改到位。615日,围绕吉政办明电[2011]61号、吉政公组[2011]2号要求,特别是国办通报的问题,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秘书长臧立平当即召开会议,作出批示,针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部署,逐项检查整改。要求市政务公开办联合网络技术中心,立即对政府网站上的政府信息公开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做到认真全面整改到位。 

    3.为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市政府绩效评估。专门抽调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纪律作风硬的人员组成政府信息公开考核小组,对市直各相关部门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结果纳入全年绩效考核评比。并在政府门户网点设立了投诉意见公开专栏,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公开的数量 

    截止20111231日,全市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17586条。其中,市本级公开政府信息的13055条,所占比例74.2%,县(市)区公开政府信息的4500条,所占比例25.6%,乡(镇)街公开政府信息的31条,所占比例0.2% 

    ()公开的内容 

    在全部公开信息中,从与群众密切关系角度划分,涉及规范性文件1553条,所占比例8.8%,涉及各类规划、计划和完成情况的信息1069条,所占比例6%,涉及与公众密切相关重大事项(如公共卫生、扶贫优抚、招考和教育收费、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等)的信息1948条,所占比例11%,涉及公共资金使用和监督的信息165条,所占比例0.9%,涉及机构职能调整和人员变动的信息203条,所占比例1.1%,其他类信息12648条,所占比例71.9% 

    ()公开的形式 

    1.网上公开。网上公开信息14723条,所占比例83.7%;其中,全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发布政府信息总数6010条,所占比例40.8% 

    2.公共查阅点。全市设公共查阅点10个(县(市)区9个),其中可以进行电子信息查阅的查阅点7个(县(市)区)。查阅点共汇集纸制信息1193条(其中县(市)区462条)、电子信息6777条(其中县(市)区5777条)。接待公众查阅1825人次(其中县(市)区1046人次),借阅文件1725件(其中县(市)区401件)。 

    3.政府公报发放4398份。 

    4.新闻发布会。市政府门户网站直播新闻发布会2次,发布信息2条。信息发布的主要内容:(1白山市人民检察院关于立足检察职能,加强标准化建设,服务发展大局,全力助推白山经济快发展、大发展的新闻发布会;(2白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毒品犯罪案件情况的通报 

    ()公开的及时性 

    文件信息从生成到网上公开不超过20个工作日的14527件,比例98.6%,超过20个工作日的196件,比例1.3% 

    文件信息从生成到向公共查阅点报送不超过30个工作日的7495,比例94%,超过30个工作日的475,比例6%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申请情况 

    全市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条,其中网上申请0条,当面申请0条,信函申请1条,其他形式申请0条。 

    ()申请处理情况 

    全市对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答复1条,其中同意公开答复1条,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0条,否决公开答复数0条。 

    四、行政复议、诉讼和申诉情况 

    全市没有收到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申请。 

    全市没有发生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诉讼案件。 

    五、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和减免情况 

  全市没有发生与政府信息公开相关的收费。 

  六、财政预算、决算公开情况。 

  全市2个市直部门,2个县(市)区已向社会公开。 

  七、三公经费公开情况。 

  全市45个市直部门,3个县(市)区已向机关内部公开。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回顾2011年,我市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已初见成效,但对照《条例》和上级要求,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有关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对政府信息公开不重视,对本地、本部门的网站不闻不问不检查,对上级要求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抓落实,责任追究不到位。二是内容更新不及时或者不更新。有的部门未在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发布信息。有的部门2008年以前的行政审批事项在2009年市政府重新清理后至今仍没进行网上更新。有的部门市政府反复要求的审批结果公开,却没有公开。自2008年开通政府信息公开网以来,白山市煤监局20113月仅录入一条信息标题,却无内容。政府及其部门领导调走或分工调整后也不及时更新。三是信息不准确。一些部门照抄照搬外地做法,甚至连地址和单位都不改而直接复制。四是公开内容单一。公众利益关联度高的民生问题(如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物价、教育、三公消费、食品安全等)信息不能满足群众需求,五是反馈、答疑机制没有普遍建立和开展起来。六是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仍存在服务器老化、链接中断问题。 

    九、2012年工作安排  

  (一)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1.强化管理和责任。切实把政府信息公开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工作的重要位置。健全承办机构,明确具体工作人员,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要经常过问、主动部署和检查上网信息情况。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原则,强化管理和责任并落实到人。 

  2.建立长效机制。市直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已纳入市政府工作绩效考核,对没有纳入绩效考核的中省直单位也要按照市直部门的考核内容开展工作。要建立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制度,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 

  3.加强监督检查。各级政务公开办公室要切实负起责任,通过网上浏览、实地检查,对各地、各部门政府信息公开网进行监督检查,其结果将每个季度通报一次,对工作开展较差的地区和部门提出批评,对情节严重的责任人,交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4.加强部门网站建设,建立反馈答疑机制和办事指南,有条件的部门应开展网上审批并公开审批结果。 

  5.明确机构定位。机构是完成工作任务的载体和保障。因此,建议把政务公开办列为地方政府序列行政常设机构,从目前自下而上、各自奋斗转变到自上而下,上下联动上来。并明确政务公开办的法定地位及功能定位,从根本上解决政务公开办在工作中责任重大,权威过轻的问题。 

  6.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力度。一是围绕社会广泛关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扩大信息公开的数量和范围。二是抓好化解社会矛盾和解决重大事故、事件的政务公开工作,进一步畅通群众表达诉求、反映意见、解决问题的途径。在重大事故、事件的处理上,要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要求上报和发布权威信息,公布事实真相,全面客观介绍事件进展情况、政府举措和公众防范措施。三是不断完善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的受理机制,规范工作规程,明确申请的受理、审查、处理、答复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要建立内部沟通协调机制,通过合理设置工作程序,明确责任分工,确保该公开的事项都能够公开。特别是要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敏感问题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四是要正确处理公开与保密的关系,进一步健全保密审查机制,加强相关部门之间及行政机关内部的协调配合,既要防止不当扩大保密范围,又要防止泄密事件的发生。五是进一步强化、丰富政府信息公开的载体和形式。加强对白山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站的维护和管理,减少和避免服务器停机、链接中断等问题。 

    () 规范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工作 

  加大教育、医疗、社保、农资、供水、供电、供气、电信、金融等公共领域的信息公开力度,重点公开岗位职责、服务承诺、收费项目、工作规范、办事纪律等内容。坚持行为规范、公开透明、优质高效、便民利民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各类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制度,编制好公开目录,规范公开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开展对公共企事业单位的社会评议。 

    

  二0一二年二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