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
农村电子商务助力全市“乡村振兴”的意见(试行)
白山政发〔2018〕1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事业单位,中省直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2018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电子商务进农村等政策效应,实现“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推动农村电商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现结合白山实际,就全市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助力乡村振兴提出如下意见。
一、健全农村电子商务网络体系,夯实“乡村振兴”网络基础
(一)扎实推进国家、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及电商村、镇和电商基地示范项目,逐步建设县域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电商基地、镇(街)电子商务服务站,具备条件的行政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全覆盖。(市商务局、各县(市、区)政府)
(二)推进“京东、苏宁、邮乐网”等知名平台进驻农村推广工作,延伸产业链培育多元化农村电子商务主体,在促进工业品、农业生产资料下乡同时,为农产品进城提供平台支撑。(市农委、市商务局、各县(市、区)政府)
(三)推进“供销E家”农村电子商务惠农工程,支持各级供销社电子商务发展。(市供销合作社、各县(市、区)政府)
(四)全面提高宽带、光纤进村入户率,利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以及吉视传媒新技术,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市工信局、各县(市、区)政府、中国移动白山分公司、中国联通白山分公司、中国电信白山分公司、吉视传媒白山公司)
二、提高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完善“乡村振兴”服务体系
(五)加强供销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互联网及大数据的应用,实现“三品一标”、“名特优新”等相关农产品上网销售,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和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推进农产品加工、储藏及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市农委、市供销合作社、各县(市、区)政府)
(六)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农资企业服务优势和技术优势,将销售与指导农业生产相结合,通过网络、手机等提供及时、专业、便捷的农业专家服务,宣传、应用和推广农业最新科研成果。(市农委、市供销合作社、各县(市、区)政府)
(七)充分发挥电商平台和供销合作社农资连锁店、“万村千乡”农家店等农村服务主体的作用,利用电子商务购买化肥、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推动放心农资进农家,为农民提供优质、实惠、可追溯的农业生产资料。(市供销合作社、市农委、市商务局)
(八)继续推动“融E购”、“善融”等金融平台延伸至农村,在满足农民网络购物功能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手机充值、票务代购等功能,探索实现小额提现、信用贷款、水电气费缴纳等功能,进一步提高服务农村生产、生活水平。(市金融服务中心、各县(市、区)政府)
(九)鼓励农村与社区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开展生鲜农产品“基地+社区直供”电子商务业务,充分利用社群营销、分享型营销模式开展宣传,拓展农产品进城销售渠道。鼓励发展线上预定、线下体验的乡村旅游和观光、休闲农业等个性化、体验式的农村电子商务。(市旅发委、市农委、市商务局、各县(市、区)政府)
三、发展壮大农村电子商务主体,激发“乡村振兴”发展活力
(十)积极引进对市场带动作用明显、商业模式新、技术含量高的第三方交易平台、支付平台、互联网金融等重大电子商务项目,优先列为全市重大产业引进项目,在用地、办公场所、资金、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市经合局、市商务局、白山经济开发区、各县(市、区)政府)
(十一)开展“双示范工程”,加大电商示范基地、电商示范企业创建力度,增强电商基地、双创园区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开发区“孵化器”作用,培育农村电子商务主体不断壮大。(市商务局、白山经济开发区、各县(市、区)政府)
(十二)积极组织我市电子商务和配套服务优势企业借助与浙江对口合作的契机,利用浙江线上线下流通渠道优势,推动我市特色产品走向江浙及全国市场。(市商务局、市农委、各县(市、区)政府)
(十三)引导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拓展农村业务,支持组建区域性农村电子商务商会等行业组织、专业服务机构,引导市场主体规范有序发展,培育和支持一批扎根农村的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市商务局)
四、全面实施农村电商品牌战略,提升“乡村振兴”质量水平
(十四)强化品牌意识,引入电商要素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鼓励企业开展相关论证,持续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吉林名牌、驰名商标等品牌培育、申报、认证力度,根据白山市农特产品特点,推动一乡一特色,一县一品牌建设。(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农委)
(十五)围绕长白山农特产品,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逐步建立起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全过程可追溯体系。(市农委)
(十六)在供销E家惠农工程建设工作中,培育一批认可度高的农业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市供销合作社、市农委)
(十七)积极落实《全省推进商旅文融合发展意见》,以长白山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为切入点,深度挖掘和培育一批民俗产品、文化产品、乡村旅游产品,推动各类品牌商品在线上线下渠道广泛推广。(市商务局、市文广新局、市旅发委、各县(市、区)政府)
五、加强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完善“乡村振兴”流通体系
(十八)统筹考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以鼓励支持农村电商发展为重点,制定全市农村快递、物流发展中长期规划。(市发改委、市交运局、市邮政管理局、各县(市、区)政府)
(十九)推进规模企业整合快递及第三方物流企业资源,鼓励物流企业及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支持“快递下乡”工程,构建农产品快递网络,着力解决农村上下行物流资源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农村物流成本,打通农产品出村物流服务最初一公里瓶颈。(市交运局、市邮政管理局)
(二十)扎实推进物流试点企业开展标准化创建工作,引导产、供、销各环节带托运输,节约资源,降低物流成本。(市商务局、市交运局、各县(市、区)政府)
六、开展农村电子商务扶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长效发展
(二十一)利用电商进农村和省级电商村、镇及“供销E家”、村级党组织“电商服务六个一工程”示范项目,推进电商精准扶贫工作,在资金和政策等方面优先支持贫困县建设县域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在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建设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市商务局、市委组织部、市供销社、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十二)发挥12316、12582等农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优势,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无偿农业信息服务,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应用农业信息脱贫能力。支持合作社、供销社、种养大户建立农特产品直采直供体系,增强农村产品上行能力,增强贫困户创业、就业能力。(市供销合作社、市农委)
七、强化农村电子商务要素支撑,盘活“乡村振兴”引导资源
(二十三)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在电商发展要素环节上给予支持,推动农村电商健康有序发展。(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十四)大力开展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加快农村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村固定宽带和第四代移动网络在农村的覆盖面,提高宽带接入服务能力。(市工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十五)推进农村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加强网络市场监管,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和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守法诚信经营。(市工商局)
(二十六)及时总结交流和宣传推广经验做法,引导各地加快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为全面助力我市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市商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十七)建立多层次的培训体系,通过与大专院校、职业学校、专业培训机构、电商企业、行业协会和创客空间合作,培训一批电子商务高级管理人员,培养一批农村农产品进社区网店经营人员以及一批个体和大学生(村官)电子商务创业者。(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白山市人民政府
. 2018年10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