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白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 11220600013561683B/2018-06714 |
分 类: | 其他 ; 通知 |
发文机关: | 白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18年12月09日 |
标 题: | 白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白山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规划(2016—2020年)和白山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工作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
发文字号: | 白山政办发〔2018〕39号 |
发布日期: | 2018年12月10日 |
索 引 号: | 11220600013561683B/2018-06714 | 分 类: | 其他 ; 通知 |
发文机关: | 白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18年12月09日 |
标 题: | 白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白山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规划(2016—2020年)和白山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工作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 ||
发文字号: | 白山政办发〔2018〕39号 | 发布日期: | 2018年12月10日 |
白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白山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规划(2016—2020年)和白山市煤炭消费总量
控制工作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白山政办发〔2018〕3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事业单位,中省直单位:
《白山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规划(2016—2020年)》和《白山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工作方案(2018—202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白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12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白山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规划
(2016—2020年)
为切实加强大气污染防治,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根据《吉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吉林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和《吉林省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工作方案》的指示要求,在认真分析总结我市近几年煤炭消费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十二五”期间,我市以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为主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六百亿元大关。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显著下降,煤炭消费总量总体持续下降。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一)基本现状。
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高。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90亿元,年均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2.3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93.8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34.0亿元,增长7.3%。人均GDP达到54854元,增长7.9%。三次产业比例为9.0:57.1:33.9,工业占GDP比重为54.2%。
综合能耗水平继续下降。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308.8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8.6%。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为0.7吨标准煤/万元,下降25.2%。
能源消费强度明显降低。全市能源消费量呈下降趋势,全市能源消费量下降超过10%,其中2015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实现负增长。
重点行业煤炭消费集中度提高。2015年,燃煤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412MW,占总装机容量65.9%,单位供电煤耗比2010年有所下降。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煤炭消费量占煤炭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40%。
能源消费结构逐步优化。清洁能源稳步发展,2015年水电消费20.21亿千瓦时,燃气消费453.14万立方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稳步提高。
能源发展动力显著增强。高耗能行业节能降耗取得成效。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淘汰钢铁、水泥等行业落后产能,优化能源资源利用、提高设备效率、应用先进技术,降低能耗。
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入推进区域联动大气污染防治模式的落实,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水平不断提升,空气质量稳中向好。
截止到2015年,全市累计钢铁行业淘汰8万吨落后产能;焦炭行业淘汰30万吨落后产能;水泥行业淘汰熟料产能118万吨,淘汰水泥产能204万吨;电力行业关停了2台10万千瓦,两台2.5万千瓦机组和1台20万千瓦机组。
(二)存在主要问题。
1.煤炭自给率低。我市煤炭资源储量小、开采难度大。在国家去产能等相关产业政策要求下,煤炭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2015年,全市产量下降到195.6万吨,自给率不足24%。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将进一步扩大,煤炭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2.能源利用效率低。我市工业余热未得到有效利用。城乡居民原煤散烧普遍存在,燃烧效率低,污染程度重。
3.清洁能源替代任务艰巨。“煤改电”“煤改气”“煤改生”等清洁能源替代成本高,推广难度大。
4.大气污染形势严峻。我市大气污染正由煤烟型污染向煤烟、机动车尾气、挥发性有机物、扬尘、露天焚烧等复合型污染转变,散煤燃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大。全年我市中心区环境空气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Ⅱ级标准(优良)的天数达到265天,Ⅲ级以下(轻度污染以上)天数100天,全年监测有效天数365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全年72.6%。在东北地区处于中等水平。
(三)面临形势。
我国煤炭消费的总量、分布、结构及技术水平等因素均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电力行业煤炭消费量仅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50%左右,远低于美国90%的水平,大量的煤炭消费集中于工业锅炉、炼焦炉和建材窑炉,复杂的排放源构成使得我国成为全球大气污染控制体系最为庞大、构成最为复杂、减排难度最大的国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我国实现能源转型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提出到2020年煤炭消费量控制在41亿吨,比2015年增加1.4亿吨,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控制在58%以下。
我市是东北东部重要的节点城市和吉林省东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绿色生态资源、旅游资源丰富,为我市发展提供了保障。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和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将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清洁能源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为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
二、总体思路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新理念,坚持把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作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倒逼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着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削减煤炭消费需求,着力整治燃煤设施、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提升清洁能源比重,着力完善政策措施、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确保完成省能源局下达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任务,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遵循能源发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战略思想,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保障清洁煤炭供应、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高清洁能源替代利用水平作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主要措施,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与经济民生环保相结合。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为途径,通过清洁能源替代等措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保障民生刚性需求为目标,通过控制增量等措施确保民生改善。以淘汰落后产能、压缩过剩产能、整治燃煤锅炉、深化节能改造等为重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与清洁能源发展相结合。以削减存量和严控增量为抓手,压减高耗煤产业用煤需求,严格控制新增煤炭消费项目。优化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推进散煤综合治理,大力增加清洁低碳能源供给,着力保障关乎民生的重点领域、基础产业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能源需求,积极实施“煤改电”“煤改气”“煤改生”等清洁能源替代工程。
坚持政策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制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目标责任制考核。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落实煤炭消费企业主体责任,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动形成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格局。
坚持能效标准准入和落后产能淘汰相结合。新上项目和扩产项目严格能评环评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能效标准要求。强化节能环保标准约束,限时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压缩过剩产能,深化节能改造,提高煤炭利用效率。
(三)主要目标。
落实《吉林省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工作方案》的相关要求,按照由城市到农村分类全面推进的总体思路,全面降低全市煤炭消费总量。
到2020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从2015年的824万吨下降到771.5万吨以内,煤炭消费削减率为6.37%。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到63%以下。按照煤炭集中使用、清洁利用的原则,重点削减非电用煤,提高电力用煤比例,完成国家、省下达的任务,2020年全市电力、热力用煤占煤炭消费总量比例达到48.7%以上。
综合考虑我市区域内城镇化、工业化、能源结构等社会经济条件和发展趋势,遵循协调发展、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和便于操作的原则,结合区域及重点煤炭消费行业专项规划,根据各县(市、区)煤炭消费水平、能源结构、经济发展、民生需求和环境质量控制等,准备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发展清洁能源等几方面采取措施,完成省能源局下达的煤炭消费削减目标。
表1 各县(市、区)煤炭消费总量“十三五”控制目标表
地 区 |
控制目标(万吨以内) |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
浑江区 |
216 |
213.6 |
211.6 |
208.8 |
206 |
江源区 |
168.3 |
166.4 |
164.8 |
162.7 |
160.5 |
临江市 |
102.7 |
101.6 |
100.7 |
99.3 |
98 |
抚松县 |
185.3 |
183.2 |
181.5 |
179 |
176.6 |
靖宇县 |
82.5 |
81.6 |
80.8 |
79.8 |
78.7 |
长白县 |
54.2 |
53.6 |
53.1 |
52.4 |
51.7 |
总 数 |
809 |
800 |
792.5 |
782 |
771.5 |
表2 各县(市、区)“十三五”煤炭消费逐年减低量
地 区 |
逐年降低煤炭量(万吨) |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
浑江区 |
4 |
2.4 |
2 |
2.8 |
2.8 |
江源区 |
3.1 |
1.9 |
1.6 |
2.1 |
2.2 |
临江市 |
2 |
1.1 |
0.9 |
1.4 |
1.3 |
抚松县 |
3.4 |
2.1 |
1.7 |
2.5 |
2.4 |
靖宇县 |
1.5 |
0.9 |
0.8 |
1 |
1.1 |
长白县 |
1 |
0.6 |
0.5 |
0.7 |
0.7 |
总 数 |
15 |
9 |
7.5 |
10.5 |
10.5 |
地 区 |
逐年降低煤炭量(万吨) |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
白山市 |
8.8 |
4.9 |
3.4 |
5 |
4.2 |
围绕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提升,推动技术进步、强化监督管理,促进重点耗煤行业提高煤炭利用效率。
1.着重提高电力行业能效水平。鼓励建设高效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统筹规划新建火力发电项目,停止建设大型煤电机组项目;严格控制背压机组热电联产项目;积极推进灵活性改造热电联产机组和纯凝机组,鼓励进行灵活性改造;加快智能电网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保证电网高效运行;加快智能电网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保证电网高效运行。加快淘汰现役机组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按照统一规划、以热定电原则,加快现役纯凝机组采暖供热改造,加快供热管网建设,吉电股份白山热电厂已于2016年和2017年分别完成了1号机组和2号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实现共计1024万平的清洁燃煤供暖,占全市主城区供热面积78%。节约年煤炭消耗量约11万吨。
2.降低建材行业能耗水平。全面推广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推进水泥粉磨、熟料生产等节能改造;提高水泥窑替代燃料比例,降低化石能源消耗;普及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到2020年可比水泥熟料综合能耗降低到110千克标准煤/吨;从原料、工艺、装备、技术等方面协同推进,促进平板玻璃行业能效水平提升;加快开发推广高效阻燃保温材料、低辐射节能玻璃等新型节能产品;加快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到2020年新型墙体材料生产比例达到50%以上。金刚(集团)白山水泥有限公司对现有生料粉磨系统进行节能技术改造,采用国内先进的辊压粉磨技术。该项目改造后生料粉磨系统电耗由原来的21.29kwh/吨生料下降到~14kwh/吨生料,按错峰生产计算,按熟料年生产80万吨计算,需生产生料122.4万吨,年节约用电892万度左右,年节约标煤约1100吨。
3.重点控制供热行业煤耗水平。强化供热专项规划在城市供热发展中的指导作用,加强供热设施建设监管;结合城市特点合理调整供热结构,以集中供热为主,尽快完成分散供热燃煤小锅炉的撤并改造工作;结合国家政策推广工业余热供热、智能供热,实现按需供热;进一步加强对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技术改造和运行管理,改造集中供热老旧管网,提高供热燃煤锅炉效率;强化新建建筑节能,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
4.积极开发工业余热供暖。对具备工业余热供热能力的吉电股份白山热电厂,鼓励其采用余热余压利用等技术进行对外供热,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有效的降低燃煤消费量。
政府加大对燃煤供暖锅炉排放物的监督检查力度,提高燃煤锅炉的环保要求,加强工业余热供热范围内燃煤小锅炉的关停力度,引导工业余热替代燃煤小锅炉供热,为工业余热利用开拓应用空间。吉电股份白山热电厂内的工艺设备的循环冷却水和锅炉高温烟气中存在大量工业余热资源尚未开发利用。计划未来几年将对吉电股份白山热电厂燃煤发电机组进行技术改造。将部分工业余热回收利用,用于白山市主城区的供暖。经初步测算,在电厂两台机组完成技术改造后,能够实现增加约350万平方米的清洁供暖。可降低年煤炭消耗约9000吨。(各县(市、区)政府,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住建局)
综上,通过上述4种提高能源效率的措施,有效降低我市煤炭消费量,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4 白山市提高能源效率煤炭消费逐年减低量
地 区 |
逐年降低煤炭量(万吨) |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
白山市 |
6.1 |
3.9 |
2.8 |
4 |
4.9 |
以适应能源生产结构转型、提高能源供应保障、满足可持续能源发展需求为目标,促进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加快推广风电、天然气、太阳能、生物质、地热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结构调整。鼓励发展县域生物质热电联产、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及生物天然气。加大可再生能源消纳力度,基本解决弃水、弃光问题。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提高到33.6%,天然气消费比例提高到0.5%。
1.有序发展天然气供暖。天然气供暖是以天然气为燃料,使用脱氮改造后的燃气锅炉等集中式供暖设施,或壁挂炉等分散式供暖设施,向用户供暖的方式,包括燃气锅炉、燃气热电联产、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分户式壁挂炉等,具有燃烧效率较高、基本不排放烟尘和二氧化硫的优势。
利用“平山线”长输管道天然气进入白山市的优势,天然气供应稳定性得到有力保障,天然气价格大幅降低,要加快现有燃煤锅炉天然气置换力度,积极推进新建取暖设施使用天然气。“煤改气”要在落实气源的前提下有序推进,供用气双方要签订“煤改气”供气协议并严格履行协议,强化安全供气保障措施,加快城镇天然气管网配套建设,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有序发展天然气供暖。在城乡结合部,通过城区天然气管网延伸以及LNG、CNG点对点气化装置,安装燃气锅炉房、燃气壁挂炉等,大力推广天然气供暖。白山市根据供气协议,跟踪并落实“煤改气”实施进度。
计划到2020年,完成约95万平方米的煤改气供暖,有效的降低年煤炭消费约2500吨。
2.积极发展推广生物质供暖。生物质能清洁供暖布局灵活,适应性强,适宜就近收集原料、就地加工转换、就近消纳和分布式开发利用,农村可利用生物质资源取暖,在用户侧直接替代煤炭。
根据白山市实际情况,政府引导、支持企业建立健全生物质原料收集体系,推动收储运专业化发展,为原料价格、数量和质量的稳定提供保障,因地制宜,结合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要求,建设生物质原料基地。推进农村地区的专用炉具替代,保障专用炉具安装及购买补贴政策,探索生物质压块燃料补贴机制,保障散烧煤治理工作顺利完成。鼓励利用农林剩余物或其加工形成的生物质成型燃料,在专用锅炉中清洁燃烧用于供暖。在热力管网、天然气管道没有覆盖的区域,推进中小型生物锅炉项目建设,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积极推广生物质成型燃料替代散烧煤。在白山市浑江区新型工业园区新建1×30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供热面积约200万平方米,有效降低煤炭消耗约5000吨。在各乡镇重点推广利用“生物质成型燃料+专用炉具”的方式替代散烧煤,可降低年煤炭消耗约0.8万吨。
计划到2020年完成农村生物质替代燃煤供暖,有效降低年煤炭消费约1.6万吨。
3.重点推进电能清洁供暖。电能具有清洁、安全、便捷等优势,实施电能清洁供暖是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减少大气污染的重要举措。推广电能清洁供暖可以增加用电负荷,不仅有利于解决电力消纳,还可以改善冬季空气质量、更好地保障民生、解决煤炭缺口,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创造空间。
依据《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能源局等部门关于推进电能清洁供暖实施意见的通知》(吉政办发〔2017〕49号)等政策性文件,结合白山市实际,大力推进电能清洁供暖。一是将学校作为白山市电能清洁供暖重点发展方向,计划到2020年末,共计完成约115万平方米的电能清洁供暖,降低年煤炭消费约2900吨;二是鼓励机关办公楼、商务写字楼和部分厂房、车库、仓库等公共建筑采用直热、蓄热、热泵等电能清洁供暖,计划到2020年末完成约30万平方米的电能清洁供暖,降低煤炭消费约600吨;三是充分利用存量机组发电能力,重点利用低谷时期的富余电力,推广电供暖,鼓励建设具备蓄热功能的电供暖设施,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扶持蓄热式电锅炉清洁采暖,计划到2020年末,白山市总共完成电能替代项目的取暖面积为约150万平方米,降低年煤炭消费约4000吨。
4.因地制宜发展热泵清洁采暖。热泵供暖在各种电能清洁供暖方式中,耗电量最少,运行费用最低。结合白山市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热泵供暖。
白山市污水处理厂于2010年建成投产,日处理污水量6万吨,冬季污水处理后的水温8-9℃,污水处理后直接排入浑江中造成大量能量浪费。白山市污水处理厂的生活污水是很好的中品味热源,且流量大,有着非常大的热能利用潜力。污水源热泵技术有机地将污水排放与城市能源利用结合起来,实现“变废为宝”。通过热泵技术可以为适宜的区域提供供暖、制冷和生活热水。鼓励在污水厂附近建设污水源热泵供暖项目,替代现有附近3家企业燃煤小锅炉,并主要承担七道江以西污水处理厂周围区域新建工业企业及居民供暖。计划到2020年末,白山市新建污水源热泵清洁供暖面积约20万平方米。降低年煤炭消费约260吨。(各县(市、区)政府,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住建局、市农委、市供电公司)
综上,通过上述4种发展清洁能源措施,有效降低我市煤炭消费量,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5 白山市发展清洁能源措施煤炭消费逐年减低量
地 区 |
逐年降低煤炭量(万吨) |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
白山市 |
0.1 |
0.2 |
1.3 |
1.5 |
1.4 |
以提高能源效率、加强环境保护为目标,加强洁净煤技术推广和应用;以淘汰落后产能为手段,提高煤炭科学产能,倒逼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效率5%。
1.提高清洁煤炭供应。建立健全煤炭质量长效管理机制,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行动,强化煤炭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监管。加大洗选煤比例,促进清洁煤炭利用。强化煤炭流通领域监管,提高供热燃煤质量,优先燃用低硫份、低灰分的优质煤,严控劣质散煤进入消费市场。
2.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坚定不移的去产能,通过去产能压缩煤炭产能,到2020年煤炭产量控制在200万吨左右,其中大型煤矿产量提高到60%以上。促进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市计划三年内关闭煤矿44处。其中2016年关闭煤矿26处,2017年关闭煤矿1处(浑江区六道江胜利煤矿),2018年计划退出煤矿15处。计划到2020年全市煤炭生产能力控制在543万吨/年。(市安监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
四、环境影响评价
煤炭消费控制是改善重点区域空气质量的必要条件。相关研究指出,要使我国80%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的要求,仅依赖工程技术手段,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必须从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等方面调整入手,实施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从源头上减少各种污染物的产生量,为解决区域空气污染问题创造条件。
(一)规划实施对生态环境的整体影响。
煤炭消费主要集中于燃烧利用,在各行业的煤炭生产和利用中将造成诸如土地利用类型转变、土壤退化、地表塌陷,甚至物种损失及生态功能转变等多种生态影响。本规划期间,随着提高城镇集中供热率、降低煤炭产量、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等规划目标的实现,到2020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计划减少52.5万吨以上,将大幅度减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对区域的整体生态系统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二)规划实施对大气环境和公众健康的长期影响。
“十二五”期间,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量相对较大。主要城市的大气污染物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燃煤污染对大气环境污染的贡献率在各类污染源中比重最大。到2020年,我市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下降到63%,实现煤炭消费减量目标,将为我市大气环境污染物的减量排放和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产生良性影响,并带动地表水和土壤等相关环境质量的改善,对公众健康产生良性影响。
(三)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本规划基于提高煤炭消费集中度的基本要求,针对不同行业提出了限制低品质煤炭直接利用、发展洁净煤技术、等量替代、减量替代、集中供热、清洁能源替代、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化解过剩产能及淘汰落后产能等对策和措施,减少煤炭消费总量,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对环境产生的各种不良影响。
(四)规划对环境影响的总体评价。
为了保障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减轻对人群健康的不利影响,本规划针对不同行业提出了相关对策和措施,确保减少煤炭消费总量,降低环境污染物排放,有效缓解对大气、地表水及土壤等生态环境系统的不良影响。应充分利用国家各项优惠政策,制定强制性的节能减排政策,规定各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减排指标和完成时限,大力推动节能降耗和污染物减排,改善能源结构,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大力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确保完成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全市整体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五、工作进度计划
截止到2015年,白山市煤炭消费总量为824万吨。规划到2020年,一共降低52.5万吨的煤炭消耗,实现全市煤炭消费总量降低到771.5万吨。煤炭消费削减率为6.37%。
表6 各县(市、区)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表
地 区 |
控制目标(万吨以内) |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
浑江区 |
216 |
213.6 |
211.6 |
208.8 |
206 |
江源区 |
168.3 |
166.4 |
164.8 |
162.7 |
160.5 |
临江市 |
102.7 |
101.6 |
100.7 |
99.3 |
98 |
抚松县 |
185.3 |
183.2 |
181.5 |
179 |
176.6 |
靖宇县 |
82.5 |
81.6 |
80.8 |
79.8 |
78.7 |
长白县 |
54.2 |
53.6 |
53.1 |
52.4 |
51.7 |
总 数 |
809 |
800 |
792.5 |
782 |
771.5 |
白山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工作方案
(2018—2020年)
为切实加强大气污染防治,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根据《吉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吉林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和《吉林省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工作方案》的指示要求,在认真分析总结我市近几年煤炭消费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遵循能源发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战略思想,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保障清洁煤炭供应、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高清洁能源替代利用水平作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主要措施,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与经济民生环保相结合。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为途径,通过清洁能源替代等措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保障民生刚性需求为目标,通过控制增量等措施确保民生改善。以淘汰落后产能、压缩过剩产能、整治燃煤锅炉、深化节能改造等为重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与清洁能源发展相结合。以削减存量和严控增量为抓手,压减高耗煤产业用煤需求,严格控制新增煤炭消费项目。优化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推进散煤综合治理,大力增加清洁低碳能源供给,着力保障关乎民生的重点领域、基础产业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能源需求,积极实施“煤改电”“煤改气”“煤改生”等清洁能源替代工程。
坚持政策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制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目标责任制考核。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落实煤炭消费企业主体责任,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动形成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格局。
坚持能效标准准入和落后产能淘汰相结合。新上项目和扩产项目严格能评环评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能效标准要求。强化节能环保标准约束,限时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压缩过剩产能,深化节能改造,提高煤炭利用效率。
三、主要目标
落实《吉林省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工作方案》的相关要求,按照由城市到农村分类全面推进的总体思路,全面降低全市煤炭消费总量。
到2020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从2015年的824万吨下降到771.5万吨以内,煤炭消费削减率为6.37%。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下降到63%以下。按照煤炭集中使用、清洁利用的原则,重点削减非电用煤,提高电力用煤比例,完成国家、省下达的任务,2020年全市电力、热力用煤占煤炭消费总量比例达到48.7%以上。到2017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约为800万吨。
综合考虑我市区域内城镇化、工业化、能源结构等社会经济条件和发展趋势,遵循协调发展、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和便于操作的原则,结合区域及重点煤炭消费行业专项规划,根据各县(市、区)煤炭消费水平、能源结构、经济发展、民生需求和环境质量控制等,准备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发展清洁能源等几方面采取措施,完成省能源局下达的煤炭消费削减目标。各县(市、区)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见下表:
表1 各县(市、区)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表
地 区 |
控制目标(万吨以内) |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
浑江区 |
211.6 |
208.8 |
206 |
江源区 |
164.8 |
162.7 |
160.5 |
临江市 |
100.7 |
99.3 |
98 |
抚松县 |
181.5 |
179 |
176.6 |
靖宇县 |
80.8 |
79.8 |
78.7 |
长白县 |
53.1 |
52.4 |
51.7 |
总 数 |
792.5 |
782 |
771.5 |
表2 各县(市、区)煤炭消费逐年减低量
地 区 |
逐年降低煤炭量(万吨) |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
浑江区 |
2 |
2.8 |
2.8 |
江源区 |
1.6 |
2.1 |
2.2 |
临江市 |
0.9 |
1.4 |
1.3 |
抚松县 |
1.7 |
2.5 |
2.4 |
靖宇县 |
0.8 |
1 |
1.1 |
长白县 |
0.5 |
0.7 |
0.7 |
总 数 |
7.5 |
10.5 |
10.5 |
地 区 |
逐年降低煤炭量(万吨) |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
白山市 |
3.4 |
5 |
4.2 |
围绕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提升,推动技术进步、强化监督管理,促进重点耗煤行业提高煤炭利用效率。
1.着重提高电力行业能效水平。鼓励建设高效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统筹规划新建火力发电项目,停止建设大型煤电机组项目;严格控制背压机组热电联产项目;积极推进灵活性改造热电联产机组和纯凝机组,鼓励进行灵活性改造;加快智能电网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保证电网高效运行;加快智能电网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保证电网高效运行。加快淘汰现役机组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按照统一规划、以热定电原则,加快现役纯凝机组采暖供热改造,加快供热管网建设,吉电股份白山热电厂已于2016年和2017年分别完成了1号机组和2号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实现共计1024万平的清洁燃煤供暖,占全市主城区供热面积78%。节约年煤炭消耗量约11万吨。
2.降低建材行业能耗水平。全面推广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推进水泥粉磨、熟料生产等节能改造;提高水泥窑替代燃料比例,降低化石能源消耗;普及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到2020年可比水泥熟料综合能耗降低到110千克标准煤/吨;从原料、工艺、装备、技术等方面协同推进,促进平板玻璃行业能效水平提升;加快开发推广高效阻燃保温材料、低辐射节能玻璃等新型节能产品;加快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到2020年新型墙体材料生产比例达到90%以上。金刚(集团)白山水泥有限公司对现有生料粉磨系统进行节能技术改造,采用国内先进的辊压粉磨技术。该项目改造后生料粉磨系统电耗由原来的21.29kwh/吨生料下降到~14kwh/吨生料,按错峰生产计算,按熟料年生产80万吨计算,需生产生料122.4万吨,年节约用电892万度左右,年节约标煤约1100吨。
3.重点控制供热行业煤耗水平。强化供热专项规划在城市供热发展中的指导作用,加强供热设施建设监管;结合城市特点合理调整供热结构,以集中供热为主,尽快完成分散供热燃煤小锅炉的撤并改造工作;结合国家政策推广工业余热供热、智能供热,实现按需供热;进一步加强对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技术改造和运行管理,改造集中供热老旧管网,提高供热燃煤锅炉效率;强化新建建筑节能,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
4.积极开发工业余热供暖。对具备工业余热供热能力的吉电股份白山热电厂,鼓励其采用余热余压利用等技术进行对外供热,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有效的降低燃煤消费量。
政府加大对燃煤供暖锅炉排放物的监督检查力度,要求燃煤锅炉达标排放。加强工业余热供热范围内燃煤小锅炉的关停力度,引导工业余热替代燃煤小锅炉供热,为工业余热利用开拓应用空间。吉电股份白山热电厂内的工艺设备的循环冷却水和锅炉高温烟气中存在大量工业余热资源尚未开发利用。计划未来几年将对吉电股份白山热电厂燃煤发电机组进行技术改造。将部分工业余热回收利用,用于白山市主城区的供暖。经初步测算,在电厂两台机组完成技术改造后,能够实现增加约350万平方米的清洁供暖。可降低年煤炭消耗约9000吨。(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环保局)
综上,通过上述4种提高能源效率措施,有效降低我市煤炭消费量,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4 白山市提高能源效率措施煤炭消费逐年减低量
地区 |
逐年降低煤炭量(万吨) |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
白山市 |
2.8 |
4 |
4.9 |
以适应能源生产结构转型、提高能源供应保障、满足可持续能源发展需求为目标,促进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加快推广风电、天然气、太阳能、生物质、地热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结构调整。鼓励发展县域生物质热电联产、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及生物天然气。加大可再生能源消纳力度,基本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提高到33.6%,天然气消费比例提高到0.5%。
1.有序发展天然气供暖。“煤改气”要在落实气源的前提下有序推进,供用气双方要签订“煤改气”供气协议并严格履行协议,强化安全供气保障措施,加快城镇天然气管网配套建设,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有序发展天然气供暖。白山市根据供气协议,跟踪并落实“煤改气”实施进度。
白山市利用“平山线”长输管道天然气进入白山市的优势,天然气供应稳定性得到有力保障,天然气价格大幅降低,要加快现有燃煤锅炉天然气置换力度,积极推进新建取暖设施使用天然气。
在城乡结合部,通过城区天然气管网延伸以及LNG、CNG点对点气化装置,安装燃气锅炉房、燃气壁挂炉等,大力推广天然气供暖。
天然气供暖是以天然气为燃料,使用脱氮改造后的燃气锅炉等集中式供暖设施,或壁挂炉等分散式供暖设施,向用户供暖的方式,包括燃气锅炉、燃气热电联产、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分户式壁挂炉等,具有燃烧效率较高、基本不排放烟尘和二氧化硫的优势。
截至到2020年,计划完成约95万平方米的煤改气供暖,有效的降低年煤炭消费约2500吨。
2.积极发展推广生物质供暖。生物质能清洁供暖布局灵活,适应性强,适宜就近收集原料、就地加工转换、就近消纳和分布式开发利用,农村可利用生物质资源取暖,在用户侧直接替代煤炭。
根据白山市实际情况,政府引导、支持企业建立健全生物质原料收集体系,推动收储运专业化发展,为原料价格、数量和质量的稳定提供保障。因地制宜,结合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要求,建设生物质原料基地。
推进农村地区的专用炉具替代,保障专用炉具安装及购买补贴政策,探索生物质压块燃料补贴机制,保障大气污染传输通道散烧煤治理工作顺利完成。
鼓励利用农林剩余物或其加工形成的生物质成型燃料,在专用锅炉中清洁燃烧用于供暖。在热力管网、天然气管道没有覆盖的区域,推进中小型生物锅炉项目建设,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积极推广生物质成型燃料替代散烧煤。计划到2020年完成农村生物质替代煤炭供暖工作,有效降低年煤炭消费约1.6万吨。
在白山市下辖七道江镇、六道江镇、三道沟镇和红土崖镇和在临江市下辖桦树镇、六道沟镇、四道沟镇、闹枝镇、蚂蚁河乡、花山镇和苇沙河镇等地区重点推广利用“生物质成型燃料+专用炉具”的方式替代散烧煤。可降低年煤炭消耗约0.8万吨。
3.重点推进电能清洁供暖。电能具有清洁、安全、便捷等优势,实施电能清洁供暖是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减少大气污染的重要举措。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吉林省电力供需处于严重供大于求的状态,推广电能清洁供暖可以增加用电负荷,不仅有利于解决电力消纳,还可以改善冬季空气质量、更好地保障民生、解决煤炭缺口,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创造空间。
为加快我省电能清洁供暖发展,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吉林省电采暖试点工作方案》(吉政办明电〔2015〕12号)、《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能源局等部门关于推进电能清洁供暖实施意见的通知》(吉政办发〔2017〕49号)等文件,规定了对电采暖项目的相关支持政策。
结合白山市实际,大力推进电能清洁供暖。
(1)鼓励学校采用电能清洁供暖
学校由于寒假原因供暖时间较短,采用电能清洁供暖运行调节方便灵活,易实现“行为节能”,运行费用普遍低于集中供热,且没有传统水暖的“跑冒滴漏”隐患,运行效果很好。因此应将学校作为白山市电能清洁供暖重点发展方向,集中力量大力推广。计划到2020年末,共计完成约115万平方米的电能清洁供暖。降低年煤炭消费约2900吨。
(2)鼓励公共建筑采用电能清洁供暖
除学校外,机关办公楼、商务写字楼和部分厂房、车库、仓库等公共建筑,可以分时、分区用热或低温运行的区域,实施电能清洁供暖优势比较明显,易于推广。公共建筑可因地制宜采用直热、蓄热、热泵等电能清洁采暖技术形式。计划到2020年末完成约15万平方米的电能清洁供暖。降低煤炭消费约300吨
(3)扶持蓄热式电锅炉清洁采暖
《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中提出,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较大地区实施电供暖。吉林省是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地区,应充分利用存量机组发电能力,重点利用低谷时期的富余电力,推广电供暖,鼓励建设具备蓄热功能的电供暖设施,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
蓄热式电锅炉可以直接接入原有供热管网,适合替代不能接入集中供热网的燃煤供热锅炉,或者作为集中供热的一种有益补充。
蓄热式电锅炉投资和运行费用均高于传统集中供热,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计划到2020年末,白山市总共完成电能替代项目的取暖面积约150万平方米。降低年煤炭消费约4000吨。
4.因地制宜发展热泵清洁采暖。热泵供暖在各种电能清洁供暖方式中,耗电量最少,运行费用最低。
结合白山市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热泵供暖。白山市污水处理厂于2010年建成投产,主要是处理白山市区生活污水,日处理污水量6万吨,冬季污水处理后的水温8-9℃,污水处理后直接排入浑江中造成大量能量浪费。白山市污水处理厂的生活污水是很好的中品味热源,且流量大,有着非常大的热能利用潜力。污水源热泵技术有机地将污水排放与城市能源利用结合起来,实现了“变废为宝”。通过热泵技术可以为适宜的区域提供供暖、制冷和生活热水。
鼓励在污水厂附近建设污水源热泵供暖项目,替代现有附近3家企业燃煤小锅炉,并主要承担七道江以西污水处理厂周围区域新建工业企业及居民供暖。计划到2020年末,白山市新建污水源热泵清洁供暖面积约10万平方米。降低年煤炭消费约260吨。(各县(市、区)政府,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住建局、市农委、市供电公司)
综上,通过上述4种发展清洁能源措施,有效降低我市煤炭消费量,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5 白山市发展清洁能源措施煤炭消费逐年减低量
地 区 |
逐年降低煤炭量(万吨) |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
白山市 |
1.3 |
1.5 |
1.4 |
以提高能源效率、加强环境保护为目标,加强洁净煤技术推广和应用;以淘汰落后产能为手段,提高煤炭科学产能,倒逼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效率5%。
1.提高清洁煤炭供应。建立健全煤炭质量长效管理机制,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行动,强化煤炭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监管。加大洗选煤比例,促进清洁煤炭利用。强化煤炭流通领域监管,提高供热燃煤质量,优先燃用低硫份、低灰分的优质煤,严控劣质散煤进入消费市场。
2.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坚定不移的去产能,通过去产能压缩煤炭产能,到2020年煤炭产量控制在200万吨左右,其中大型煤矿产量提高到60%以上。促进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市计划三年内关闭煤矿44处。其中2016年关闭煤矿26处,2017年关闭煤矿1处(浑江区六道江胜利煤矿),2018年计划退出煤矿15处。计划到2020年全市煤炭生产能力控制在543万吨/年。(市政府负责落实,市安监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工作进度计划
2015年,白山市煤炭消费总量为824万吨。截止到2017年,白山市煤炭消费总量为800万吨。2015—2017年度总计降低煤炭消耗约24万吨。计划到2020年实现全市煤炭消费总量降低到771.5万吨。相比2015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824万吨,削减率为6.37%。完成省能源局下达的目标。
表6 各县(市、区)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表
地 区 |
控制目标(万吨以内) |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
浑江区 |
211.6 |
208.8 |
206 |
江源区 |
164.8 |
162.7 |
160.5 |
临江市 |
100.7 |
99.3 |
98 |
抚松县 |
181.5 |
179 |
176.6 |
靖宇县 |
80.8 |
79.8 |
78.7 |
长白县 |
53.1 |
52.4 |
51.7 |
总 数 |
792.5 |
782 |
7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