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白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600013561683B/2010-18692
分  类: 质量监督 ; 意见
发文机关: 白山市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10年10月24日
标      题: 白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吉林省标准化战略纲要的实施意见
发文字号: 白山政发〔2010〕13号
发布日期: 2010年10月27日
索  引 号: 11220600013561683B/2010-18692 分  类: 质量监督 ; 意见
发文机关: 白山市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10年10月24日
标      题: 白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吉林省标准化战略纲要的实施意见
发文字号: 白山政发〔2010〕13号 发布日期: 2010年10月27日
 白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吉林省标准化战略纲要的实施意见


白山政发〔2010〕1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事业单位,中省直单位: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标准化战略纲要(2010—2015年)的通知》(吉政发﹝2010﹞18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标准化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引领支撑作用,提高标准化整体水平,提升全市综合实力,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市“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打资源牌、走特色路,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总体战略,加强标准化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营造良好的标准化发展环境,提升全市标准化工作水平,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工作原则。

实施标准化战略必须遵循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国际接轨、自主创新、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

政府要宏观指导,调动企业、科研机构、中介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使企业成为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主体,积极采用和推广科技成果,实现科技标准尽快转化成生产力,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加大实质性参与国内外先进标准活动力度,运用标准化手段,优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推进社会公益事业和城镇管理服务水平,综合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更好地推动和谐白山建设与发展。

二、战略任务和工作目标

“十二五”期间,标准化工作要全面围绕工业标准体系建设、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进行,大力实施技术标准启动工程、农业标准化推进工程、工业标准化和高新领域标准化提升工程、服务业标准化推广工程、地方标准制修订技术权威工程、标准化工作基础建设工程。建立省级地方标准专业技术委员会2个以上,建设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个以上,建设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个以上,20户企业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工作,15户服务业企业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鼓励企业完成工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40项(次),努力完成地方标准制修订100项(次)。

(一)积极开展技术标准启动工程。

1、建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强基础工作调研,根据我市行业现状、今后发展趋势、标准化在行业发展中的技术作用等,积极申报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准备建立2个省级地方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争取建立1个国家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成立白山市实施标准化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将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纳入到社会发展规划中,形成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参与、各方协调的工作格局,争取财政支持,提供工作经费,为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制修订、标准化示范试点、专业标准化技术机构建设等提供经费保障。

(二)深入强化农业标准化推进工程。

1、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完善长白山主要经济植物、经济动物标准体系,重点加强农业投入品,生产环境、基础设施、生产技术规程、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等方面的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大人参产业、矿泉水产业、鹿养殖业、野猪生态养殖业、食用菌种植业、中药材种植业、有机食品加工业等特色产业的实施推广力度和农业标准体系建设作用。

2、保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质量和数量。以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品牌为目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扩大农业现代经营模式,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标准化管理工作经验,积极培育和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立以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行业协会带动,广大农民参与的农业标准化推广体系。在控制数量、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努力建立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个以上,建立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个以上。

3、加大农业标准化宣传、培训和推广工作力度。组织涉农部门广泛宣传农产品标准、生产技术规程、加工规范等技术标准知识,广泛宣传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成果,特别是在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业的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促进作用。

(三)扎实推进工业标准化和高新领域标准化提升工程。

1、加强重点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围绕白山市建设及培育20个特色工业园区、30户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工作,整合社会各方优势资源,建立健全硅藻土制品、煤焦化产品、节水器材、保温材料、人参制品、矿泉水、镁合金制品、山野菜食品、保健食品等产业技术标准体系,为产业优化升级提供技术保障。

2、努力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工作。以培育品牌企业为重点,以《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确认工作实施细则》为指导,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工作,帮助企业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管理体系,不断提高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启动20户企业实施“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工作。

3、鼓励企业积极进行采标工作。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引导和鼓励企业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主动、合理、科学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积极地参与到国际标准活动中。完成主要工业产品采标40项(次)。

4、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引导和帮助白山市喜丰塑业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农用薄膜国家标准和滴灌技术国家标准、吉林森工集团露水河刨花板分公司参与人造板国家标准、临江兴辉助滤剂有限公司参与硅藻土助滤剂国家标准等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不断提高我市优势产业在国家标准制修订活动中的影响力,扩大我市品牌企业在行业技术标准活动中的话语权,提振企业技术信心。

5、加强标准化科研工作。引导企业加快产品研发,制定高技术的企业产品标准,鼓励和支持企业、科研机构、行业中介组织参与重要技术标准开发制订,了解并掌握产业先进技术标准水平,突出优势产业关键技术标准,支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提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及国际标准,确保相关产业在国内的领先地位,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不断提高标准的科技水平,有效推动做大做强能源、矿产冶金、旅游三大支柱产业,壮大矿泉水、人参、医药、林产品加工、特色农产品五大特色产业,培育新材料、现代物流两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大力实施服务业标准化推广工程。

1、加快建立有白山特色的服务业标准体系。为加快服务业产业发展,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树立白山新形象,更好地发挥标准化对发展服务业的促进作用,围绕旅游、文化体育、居民服务、农业服务、汽车服务、现代物流等行业,大力建立服务业标准体系,制定服务基础标准、管理标准、质量标准、职业资质标准、提供能力标准、安全卫生标准、环境保护标准、工艺流程标准、岗位标准,构建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生活型、生产型服务业标准体系。

2、积极推进“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按照《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的要求,引导望天鹅旅游服务公司、吉林省长白山温泉旅游服务有限公司、白山市合兴商贸有限公司等服务企业进行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实施服务标准,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档次,树立服务品牌,综合推进城市文明建设。启动15户服务业企业实施“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

3、加大服务业标准化宣传工作力度。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的特点是:投入少,产出大;社会需求广泛,扩大社会就业;区域特点显著,无法替代;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我市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刚刚起步,几年来的发展,其显著优势逐步得到人们的认可,这些特点非常适合、适用于白山市服务业发展现状,已经被人们所认识。

(五)全面加强地方标准制修订技术权威工程。

1、工业产品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围绕汽车零部件、化工塑料、节水器材、食品、林产品加工、冶金建材、硅藻土制品、镁合金等产业特点,制修订工业产品地方标准20项。

2、农业产品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围绕种植业、养殖业、特产业等产业特点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建设,加强从农业投入、生产环境、基础设施、生产操作技术规程、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等方面入手,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15项。

3、服务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重点加强旅游、文化、体育、居民服务、商贸流通等领域的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制定服务业地方标准30项。

4、新兴产业和特色资源产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围绕合金材料、特种工程塑料、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人参、鹿、林蛙、刺五加、食用菌、矿泉水等产品,完成地方标准制修订20项。

5、社会公共事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强社会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城镇规划、交通运输、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服务管理,完成社会公共事业地方标准制修订15项。

(六)继续夯实标准化基础建设工程。

1、加强企业标准备案工作。落实《吉林省企业产品标准管理规定》,强化企业产品标准主体责任意识,完善生产企业产品执行标准数据库,科学管理企业产品执行标准登记,做好产品的企业标准备案和登记工作,保证企业标准备案质量。

2、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标准化从业人员资质制度,实行持证上岗;加强标准化行政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指导水平;加强基层标准化工作人员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定期开展标准化专题讲座和培训,组织高层次标准化专家实施高端人才培养;壮大标准化人才队伍,为开展标准化工作提供人才支持。

3、加强信息服务建设。利用国家标准馆吉林分馆建设的技术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与国家标准馆吉林分馆的沟通、协调,为我市企业、社会提供准确、快捷和有效的标准信息服务。利用吉林省WTO∕TBT预警信息服务平台,为我市政府决策、企业发展、产业升级、应对技术贸易壁垒提供技术服务。

4、加强组织机构代码和商品条码工作。深入实施《行政区划代码》地方标准,强化代码数据库的动态管理,提高代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促进机构代码在金融、公检法、质检等业务系统的应用。运用催办系统、短信平台、代码监管等系统技术手段,推动商品条码的应用,加快商品条码在重点领域的推广应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实施标准化战略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领导小组要建立标准化工作联席制度,指导标准化实施工作,提出实施标准化战略具体计划,把实施标准化战略纳入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规划中,统一领导标准化战略实施工作。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标准化战略实施工作。工信、发改、科技、农业、文化、体育、旅游、商务、环保、卫生、林业、安全、金融、保险、住建、交通、社会保障、证券等部门负责本部门、本行业技术标准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工作,要制定工作计划,全面组织实施,定期进行总结,上报领导小组。各县(市)区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组织实施标准化战略工作。

(二)落实扶持政策。

对标准化战略研究、标准制修订、标准化宣贯、标准化示范、标准信息建设、标准技术机构建设、标准成果奖励、标准化人才培养等工作提供专项资金补助。鼓励单位或个人争创“吉林省标准化创新贡献奖”。

(三)提高社会意识。

利用一切新闻媒体,加强宣传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义,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重视发挥新闻媒体和舆论监督作用,充分利用“世界标准日”、“3.15世界消费者权益保障日”、“质量月等宣传载体,做好标准化宣传活动。围绕政府关心、百姓关注、社会热点等标准技术、标准质量问题,开展现场咨询活动,提升标准化社会影响,努力形成人们关注标准、政府重视标准、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和经营、人人用标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一○年十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