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白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600013561683B/2020-12193
分  类: 食品药品监管 ; 通知
发文机关: 白山市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0年09月01日
标      题: 白山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一谷一城”建设推进食药产业可追溯信息化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白山政发〔2020〕8号
发布日期: 2020年09月02日
索  引 号: 11220600013561683B/2020-12193 分  类: 食品药品监管 ; 通知
发文机关: 白山市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0年09月01日
标      题: 白山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一谷一城”建设推进食药产业可追溯信息化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白山政发〔2020〕8号 发布日期: 2020年09月02日
 白山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一谷一城”建设推进食药产业可追溯信息化体系
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白山政发〔2020〕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事业单位,中省直单位:

《关于加快“一谷一城”建设推进食药产业可追溯信息化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已经2020年8月20日市政府第1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落实。

                            

 白山市人民政府                    

                            2020年9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加快“一谷一城”建设推进食药产业可追溯信息化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白山市委白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转型振兴建设中国绿色有机谷·长白山森林食药城的实施意见》《白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食药产业实施意见》《白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白山市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推动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特色兴市战略实施,建立食药产业数字化追溯体系,打造“白山·绿之康源”区域公共品牌,发挥名优特和可追溯叠加效应,促进全市绿色转型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经市政府决定,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一谷一城”食药产业可追溯信息化建设,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食药产业深度融合,充分释放数字经济放大、叠加、倍增效应,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型升级。

   二、工作目标

   到2020年底,基本完成食用农产品和食品、特色产品、中药材及初加工产品的全链条追溯体系建设,全面建成智慧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平台和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平台,打造“白山·绿之康源”名优特产品电商平台,建设“一谷一城”食药产业决策支持系统,初步做到食药产品全市一张网可追溯,实现产品优质优价,农民和企业增产增收。

   到2021年底,食药产业的数据采集、清洗、转换、关联、聚合、分析做到全市同步,数字追溯与食药产业深度融合,食药产业信息化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创建工作达到全省领先水平,“白山·绿之康源”区域公共品牌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作用有效发挥,各县(市、区)全面完成与市平台的数据对接和实时互通,避免出现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的现象发生。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食药产业决策监管和绩效考核平台。11月底前,市县两级要按照全市统一的平台建设标准建立决策监管平台,实现数据采集、监管、服务于一体。建设食药产业绩效考核平台,依据追溯数据系统、实时统计系统、项目跟踪系统、日常监督考核等系统,加强对食药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追溯体系建设的绩效考评,使考评数字化、常态化、透明化,用数据说话,用图表展示,提高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政数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白山经济开发区〕

   (二)建设追溯数据中心和技术服务支撑平台。今明两年,依托市大数据中心,统一搭建追溯数据基础服务平台,为产业发展、市场开拓、民生服务提供数据支撑,将食药产业纳入数字化发展轨道,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搭建技术服务支撑平台,根据行政管理、执法监管和企业应用需求,为食药产业可追溯转型提供解决方案,通过一键部署、可视化监控、定制化研发和系统运维,为食药产业市场主体和行业主管部门提供“一站式”数字技术服务。〔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政数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白山经济开发区〕

   (三)建设食药产业产品追溯平台。今明两年,全面完成我市参、蛙、菌、药、菜、牧、果、蜂、渔产品及制成品的追溯体系建设,实现重点食药产品从种植养殖、防疫检疫、生产加工、商贸流通到终端消费的全链条可追溯。年内,初步建成“白山·绿之康源”名优特产品追溯体系。到明年底,根据食用农产品和中药材生产经营特点,逐品种建立涵盖各品类的全链条追溯体系,全面完成品牌产品和电商平台上线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认证,健全市场准入制度,用可追溯属性打造“白山·绿之康源”区域品牌。〔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白山经济开发区〕

   (四)建设智慧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平台。认真贯彻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所有监管部门统一使用智慧农贸监管系统,打破部门信息孤岛,实现数据互联共用。按照白山市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实施方案的部署,加快传统农贸市场改造,建设智慧农贸市场。年底前,推动全市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统一使用追溯系统,包括追溯综合管理系统、智慧农贸公示系统、零售秤数据交换系统和网上农贸平台,提高食品安全和消费安全保障水平。〔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白山经济开发区〕

   (五)建设智慧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平台。年底前,建立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的食品安全和人身安全保障系统,落实自营食堂、委托食堂和配餐单位食材采购、运输、查验、储存、加工、用餐全流程可追溯监管;建设校园食品阳光采购系统,满足学校、机关食堂、供餐单位批量采购要求,与追溯系统对接,确保学校等集体用餐单位通过在线采购的食品,实现质量和安全可追溯,落实“明厨亮灶”规范和食品安全有关规定,满足学校和有关部门的数字化监管要求。〔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白山经济开发区〕

   (六)建设可追溯食药产品电商平台。年内,统一打造覆盖全市的“白山·绿之康源”食药产品可追溯商城,推动电商进村入户,通过网上销售,实现产销信息对接和优质优价,拓展品牌产品销售渠道,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提高食药产品国内外市场占有率。〔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白山经济开发区〕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项目推进组,组长由市政府秘书长担任,成员单位由市发改委、市政数局、白山经济开发区、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教育局、市商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组成。项目推进组办公室设在市“一谷一城”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部门要安排副职领导及专职人员负责。

   (二)明确方法步骤。食药产业可追溯信息化建设,采取市级先行、试点引路、逐次铺开、限时完成的办法,8月底前,市本级完成规划设计和项目论证,同步启动浑江区试点。10月底前,完成项目子平台与市平台数据对接工作,抓好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户和示范企业建设,完成试点工作,推广试点经验。年底前,全域开展食药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市政府有关部门在带头完成所承担任务的同时,按规定标准和时限,负责指导各县(市、区)和对口部门的追溯体系建设。

   (三)落实主体责任。先行启动市本级平台建设及浑江区试点工作,由白山经济开发区牵头,有关部门配合,于9月底前,完成项目招投标工作,确保按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如期推进“一谷一城”食药产业可追溯信息化建设项目顺利实施;由市发展改革委和政数局依职责牵头,有关部门配合,于10月底前,完成食药产业决策监管和绩效考核平台、追溯数据中心和技术服务支撑平台建设,实现可追溯信息化基础设施及功能平台正常运行;由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和市市场监管局依职责牵头,有关部门配合,于10月底前,完成食药产品可追溯商城建设,并开始线上试运营。到2021年6月,完成食药全产业产品追溯平台建设,做到农特产品和中药材产品追溯全覆盖;由市市场监管局牵头,有关部门配合,于10月底前,完成智慧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平台建设,督促宾馆、餐饮企业在网上采购平台采购食材和食品,建立电子溯源台帐,与市场监管平台实现数据互通和智能预警;由市教育局牵头,有关部门配合,于10月底前,完成智慧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平台建设,实现大中小学校、职业学校、幼儿园的食堂和配餐单位网上采购食材和食品,建立电子溯源台账,与监管部门数据实时自动对接;由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市市场监管局依职责牵头,有关部门配合,于10月底前,协调落实党政机关所有食堂及供餐单位,实现网上采购食材和食品,建立电子溯源台账,完成电子台账与监管部门数据实时自动对接。

   (四)统一建设标准。要在国家质量安全追溯标准总体框架内,细化和落实食药产品追溯标准,使食药产业全品种、全链条可追溯。各县(市、区)政府应当按照本通知的要求,逐项抓好辖区内可追溯项目和标准建设,与市里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统一建设标准,全面对接,最终实现全市“一张网”全覆盖。已规划智慧城市建设的县(市、区),要根据本通知的要求,重新调整规划,提升可追溯数字化建设水平,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五)强化政策支持。要综合运用财政、金融、产业和科技创新扶持政策,支持食药产业可追溯产品研发创新,鼓励市场主体发挥追溯主体作用。市、县两级财政要将建设经费纳入预算,采取发行债券、向上争取专项资金、融资、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筹措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