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第31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曹志强代表:
您在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出台地方优惠政策,解决民营企业用工难的建议》收悉,市人社局现答复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会谈上强调,优化创新产业环境,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加大人才振兴的政策支持力度,打造更多创业创新平台,支持东北留住人才、引进人才。白山市人社局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结合省委省政府人才政策3.0版,以建设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为引领,不断优化政策体系,构建完善落实机制,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助力企业引才、育才、留才、用才。
一、加大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
一是坚持谁使用谁评价,以用定评、评用相适,科学使用评价结果,加快形成和完善有利于人才成长、脱颖而出、各展其能的评价机制,让更多拥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截止目前,省人社厅向我市6家民营企业下放职称评审权限,充分激发了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二是坚决破除“四唯”激发人才活力。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的基础性制度和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培育高水平人才队伍、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营造良好创新环境至关重要。我们坚决打破“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人才评价倾向,冲破旧有条框与束缚,注重实际业绩评价。近3年,社会化评审工作中,有9名民营企业人员取得高级经济师资格;有65名民营企业人员取得高级职称,167名民营企业人员取得中级职称。三是加大专业技术人才选拔推荐力度。人才荣誉奖项选拔推荐,突出品德和能力导向,创新人才评价新导向,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和效益,重点考察人选的品德操守、创新性成果、实际贡献、发展潜力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坚持分类推荐、竞争择优的方式,真正使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和荣誉性本质,2021年至今,白山有1名民营企业人员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1名民营企业人员获得省突出创新创业人才称号、2名企业人才获得省优秀创新创业人才称号。
二、增强企业技能人才供给
一是加大技能人才培养。针对我市企业转型、职工转岗压力大的实际,围绕构建适应我市发展需求的产业工人技能体系,我市大力推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方式,2019年以来我市共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2329人次。以企业岗位练兵比武为基础,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开展技能大赛。2019年以来全市企业开展251个项目10858人次的职业技能竞赛,极大提高我市企业职工职业技能水平。二是推进技工教育发展。推动技工院校区域合理化分布,大力推广一体化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办学,探索打造特色技工院校和特色专业,为企业发展培养造就产业工人后备队伍。目前全市3所技工(技师)全部入围吉林省10所“省级示范技工(技师)院校和品牌专业”。三是加大技能人才选拔。在技能人才选拔方面,创新组建了“白山市高技能人才评审委员会”;在高技能人才推荐方面,成功推荐了省级安郁民、韩厚海、崔小华、窦茂忠、李龙、马春旭、腾祥7个“首席技师工作室”和安明和等6个“师徒工作间”;陈兆惠等12名同志评为“吉林省技术能手”,胡振伟等309名同志评为“吉林省青年技术能手”技术,高技能人才韩厚海、窦茂忠获得省“突出贡献专家”并享受政府津贴,邵长友和贾春贺被评为省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四是加大技能人才表彰。我市以市委、市政府名义成功召开了首届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活动,省人社厅、市委、市政府领导出席此次活动。共评选市级6个“大师工作室”、8个“师徒工作间”、10个“技术能手”,使高技能人才在我市社会有了凸显位置。
三、加强企业人才平台建设
为满足职业技能人才培训需求,白山市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建设公共实训基地,目前建成市级公共实训基地1个,县级公共实训基地1个,在建县级公共实训基地3个。在全市建立了技能人才信息库和培训师资信息库,建设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3个,省级职业实训基地11个,全市共有省级首席技师工作室7所、师徒工作间6所,市级首席技师工作室6所、师徒工作间8所。
四、提升企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
设立人才综合服务窗口,为人才认定提供一站式服务,采取“代表性成果+综合业绩水平+近年主要贡献”的多维度综合性的评价方式开展人才认定,累计14名民营企业人员通过人才分类认定,其中B类人才3人、C类人才1人、D类人才6人、E类人才4人。为通过认定的人才发放“吉享卡”、“吉健卡”,为他们在交通出行、旅游服务、看病就医等方面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五、加大企业人才创新创业扶持力度
一是以资助人才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以人才贡献及所承担的项目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综合情况为评价标准,对重点支柱产业、优势产业作为主要推荐对象。近3年,向省人社厅为4家民营企业争取1060万元资金支持。二是对符合条件的个人创业者,可申请最高额度30万元、最长期限3年的创业贴息贷款,并按规定予以贴息。对符合条件合伙创业的,可申请每人最高额度33万元、合计贷款额度不超过400万元、最长期限3年的创业贴息贷款,并按规定予以贴息。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可申请最高额度400万元、最长期限2年的创业贴息贷款,并按规定给予贴息。近3年,为156户小微企业发放创业贴息贷款4.65亿元,直接扶持517人就业,带动2101人再就业。三是主动对上争取国家、省、市政策和资金支持,打造了“白山返乡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白山人社众创空间”等一系列创业就业示范“样板间”,实现了培训实训、孵化指导、资源对接等全链条式服务。全市累计建成省、市、县级返乡入乡创业基地42个,带动1208户创业,吸纳带动就业5485人。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人才政策3.0版政策的贯彻落实,加大人才政策宣传力度,主动靠前服务,对人才密集型的企事业单位送政策上门。坚持“人”“才”并重原则,抢抓政策机遇,创新工作机制,持续整合资源,驱动完善人才引育机制、搭建就业创业平台、优化人才发展生态“三驾马车”,为白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最后,感谢您对我市人才工作的关注和建议,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意。
此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