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45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王平委员:
您在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建设青年群体创业平台,促进青年群体多渠道就业的几点的建议》(第045号提案)收悉,十分感谢您对青年群体创业工作的关注和支持,针对您所提出的建议,结合我局工作开展情况现答复如下:
一、青年群体就业创业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大创业典型宣传,增强创业意识。分别在白山市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工作座谈会、“创业奋斗‘就’在吉林”—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建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宣讲会,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大学等就业创业宣传推介会上邀请创业代表姚保兴、汤广喆等人进行创业事迹宣讲,鼓励各县市区优秀青年创业代表将创业历程和经验做法录制短视频、抖音等进行宣传发布,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打消青年创业者的畏难情绪,增强创业意识,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牵引作用。
(二)创新创业服务方式,转变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创业示范平台的引领作用,利用白山人社众创空间、公共就业实训基地等服务平台,开展“电子商务创业沙龙”、“人社杯创业创新大赛”、创业直播课、创业培训等活动,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创新创业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使其适应市场需求,增强个体创业就业优势。
(三)聚焦重点任务,多错并举促就业。一是持续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开展就业帮扶。依托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系统、求职登记小程序建立实名制台账,对有就业意愿的一对一开展“1311×N”专项服务(至少提供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和1次就业见习机会),帮助其尽快就业,未就业毕业生联系率、服务率连续多年实现100%。2023年我市共登记应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2309人,其中落实就业去向2121人,帮扶就业率91.86%。针对117名脱贫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按照“一人一档”原则建立帮扶档案,做到“一人一策”实现精准帮扶,直至实现就业。二是积极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多渠道开展人才交流活动。汇集全市优质企业人才需求信息,持续开展“专精小”直播带岗活动,牵头征集全市各县区优质岗位信息,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人才夜市展板等多种宣传渠道发布供求信息,2023年全市组织开展“互联共‘创’‘职’在白山”、“百日千万网络”等公益招聘活动123场,发布岗位信息三万余条,达成就业意向3547人;广泛开展“96885吉人在线”服务平台宣传,平台注册企业8605户,发布招聘需求5622人,注册求职人数4139人;推进“万名人社干部进万企”活动,开展用工状态摸底调查,建立需求台账,有效促进人力资源供需匹配精准对接。三是坚持服务发展,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在每年高校生毕业返家乡时,发布“致高校毕业生朋友们的一封信”、“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倡议书”、召开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座谈会、开展毕业生网上调查问卷等进一步了解掌握毕业生就业创业需求;针对部分职考落选人员,建立分类台账,对有“刚性”求职需求的人员开展“保姆式”跟进服务,帮助实现就业。四是统筹资源,构建全市共享共创机制。提出资源共享全市联动的工作思路,市级搭建平台,全市招聘、求职信息互通共享,为青年就业群体提供即时的岗位查找、政策咨询、政策申报等相关服务,全面实施“1311服务”,一地活动全市参与,联合市团委、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多部门共同参与,有效节约资源,使各项政策落实和活动开展更加务实高效,并依托市级人才线上自媒体平台,组织线上各类“职业指导”、“创业指导”等直播课活动,使创业就业工作得到有效联动。
(四)完善青年创业平台,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围绕大学生、农民工等青年创业群体开展创业平台建设,又谋划打造了市级青年“网红”示范基地,让实训、返乡、众创、网红4个官方孵化平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全市增至实训孵化平台18个,52家培训机构,带动创业2300余户,带动就业9000余人,孵化平台为入驻创业人员提供免房租、免水电费等政策扶持,为青年群体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业舞台。
(五)强化政策保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一是简化政策补贴申办流程。完善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青年见习补贴申领程序;拓宽申请方式,开辟“绿色通道”,提升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力度。2023年全市开发就业见习岗位804个,实现青年见习441人,发放就业见习补贴531.3万元,为41名困难应届高校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5.38万元,为小微企业和自主创业者发放创业贷款1.85亿元,扶持创业、带动就业1553人。二是加强岗位需求和政策宣传,提高创业就业政策的知晓度。聚焦全域旅游、人参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人才需求,将招聘岗位信息按行业归类,梳理引才留白十六条促进高校毕业生青年群体就业创业政策,并将政策和各类岗位信息印制成二维码,通过朋友圈、公众号等平台广泛推广,打造指尖上的就业“微服务”。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突出就业优先,充分挖掘岗位空间,进一步提升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成效。一是全面压实各方工作责任,进一步发挥市、县两级就业工作小组的作用,统筹协调各成员单位抓好青年群体创业就业工作。二是充分拓展市场化就业渠道。鼓励、引导人力资源骨干机构,广泛利用抖音、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开展职业介绍、创业就业指导。创新开展党建引领就业服务进社区活动,为每个社区居民微信群配备一名就业服务专员,全面收集居民就业意愿,做好服务对接。三是强化各类平台项目作用释放。加强全市创业孵化基地、就业帮扶车间等载体建设,使其发挥最大功能,开展“引归雁筑巢”返乡创业质提升行动,持续放大创业带动就业这篇文章。四是稳步推进青年困难就业群体兜底保障帮扶。通过专场招聘、返乡入乡创业基地带动、公益性岗位安置托底安置等方式多渠道促进青年群体就业。五是全面开展就业服务提升质效。重点做好创业青年创业人才的培训工作。同时,针对返乡创业青年的创业指导需求,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发放办事指南、办事明白卡等方式,让返乡创业青年充分了解政策、办事手续,提高效率,给返乡创业青年提供全方位指导,不让青年错失创业政策红利,帮助解决难题,营造全社会支持青年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十分感谢您对青年群体创业就业工作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得到您的更多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