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白山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白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600013562053D/2024-08437
分  类: 人大代表建议 ;  议案
发文机关: 白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成文日期: 2024年06月05日
标      题: 对市人大九届三次会议第45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02日
索  引 号: 11220600013562053D/2024-08437 分  类: 人大代表建议 ; 议案
发文机关: 白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成文日期: 2024年06月05日
标      题: 对市人大九届三次会议第45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02日

刘贵军代表:

  您在市人大九届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第45号建议)收悉,市卫生健康委牵头,会同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现状及进展情况

  我市现有中医医疗机构100家,其中公立中医院6家、民营中医院4家、中医类诊所(门诊部)90家,每千人口拥有公立中医医院床位1.46张、中医医师0.68人。2023年我市成功获批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该项目是吉林省唯一一家中医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先后开展了《道地药材管理制度研究》《县级中医医院急救能力研究》等4个国家级科研项目。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靖宇县中医院异地新建等中医药重大项目有序推进。我市是全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重点建设“长辽梅通白延医药健康产业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市医药健康产业走向质量高、效益好、结构优的发展新路,医药健康产业已经成为我市支柱产业。

  二、关于所提意见的答复

  (一)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

  1.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建设。2024年4月,我市成功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成为全省首个获批建设地区。全市现有吉林省名中医2名,白山市名中医31名。在全省率先开展西医医师学习中医工作试点。建立的省名老中医工作室、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中累计培育中医药人才30余名。组织23人参加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通过持续开展传统医学师承跟师管理,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实现县管乡用、乡聘村用,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实。按照国家相关要求,中医专业属国控专业,经了解,明年将不再审批中医专科专业。因此在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暂无法开设中医大专班,订单定向培养中医专业学生。

  2.加强中医药服务机构建设。白山市中医院为牵头单位成立白山市中医院江源区城市医疗集团,县级公立二级中医院全部牵头组建县域医共体,人口覆盖率不低于县城人口的30%。县办中医医疗机构覆盖率100%,60家乡镇卫生院、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有中医馆。白山市中医院被确定为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培育单位(骨伤科)、吉林省中医康复诊疗中心建设单位;抚松县中医院被确定为吉林省中医康复诊疗中心培育单位;靖宇县中医院被确定为吉林省中医治未病诊疗中心培育单位。

  (二)全力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

  1.打造中药产业集聚。一是加大科技投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科技赋能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围绕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精深加工、中成药等开展技术攻关,近三年来,共向上争取支持科技项目80项,争取到支持资金1988.95万元,带动社会资金2937.45万元。这些项目以产学研合作形式开展,将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技人才柔性引进;同时,科技创新资金的投入有效缓解了医药健康产业科技创新资金不足问题,实现了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有效融合,提升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促进了科技成果在白山转化,推动了白山医药健康产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二是加大培育力度,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开展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三个专”培育工作,即通过“专项调研、专业辅导、专员管理”跟踪服务企业,建立培育档案、做好梯队建设。2023年3月17日在市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举办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政策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培训会》,有效提升了惠企政策知晓度,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意识。6月13日邀请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公室专家专程来我市开展“面对面”“一对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材料专项辅导,共有10户企业参加辅导。现有备案中医药高新技术企业10户。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协同创新。以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等高新为依托,认定了吉林大学长白山资源与健康研究院、吉林参王植保科技有限公司、吉林省健维天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新型研发机构。其中,吉林大学长白山资源与健康研究院是由吉林大学与抚松政府共同建立,现已建成包括实验平台、GMP级保健/特医食品中试车间、与企业共建净化级食药材精细化加工车间及片剂、粉剂、颗粒剂、软胶囊剂4个剂型的产品研发、中试及产业化能力。

  2.加快建设道地药材生产基地。我市是全国三大中药材基因库之一,国家中医药典名录中367种药材,我市就拥有167种。抚松县、靖宇县、临江市、江源区先后被国家以中药材之名命名为“中国人参之乡、西洋参之乡、红景天之乡、北五味子之乡”。我市的中药材种植业正在向规范化、标准化、基地化迈进。为加快推进中药材生产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与品牌化,规范道地中药材生产和管理,发挥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全面提升道地药材质量,组织白山中药材种植基地申报吉林省道地药材科技示范基地,截止目前,有人参、西洋参、天麻、灵芝、返魂草等5个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种植基地,共获120万元资金支持。据行业统计,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5万亩,主要品种达到20多种。

  3.做优“长白山人参”产业。我市经济植物以野山参、园参最为著名,人工种植园参有400多年历史,是“百草之王”人参的核心产区,被列入WTO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范围。我市连续成功召开2届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提升企业竞争力,抚松县安东参业有限公司、抚松县中药有限责任公司、吉林参王植保科技有限公司等3户企业累计获得R&D投入补助8.8万元。

  三、下一步工作目标及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设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工作部署要求,深度融入“长辽梅通白延医药健康产业走廊”和“中医药强市”建设,贯彻市委“千亿级产业集群”战略决策,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持续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高质量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深入开展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指导中医药事业发展各类项目有序推进,实行中期调度机制。支持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进旅游景区、进养老机构大型活动。

  二是组织开展中医药全岗位职业技能竞赛。加强中医质控中心建设管理,成立市级中医药质控中心。强化中医医院儿科、老年病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建设。举办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班。支持临江市、长白县开展中医院康复科建设项目。

  三是构建现代化中医药人才梯队。优化完善“西学中”试点工作,健全工作方案,及时总结经验做法。支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建立学术传承团队,培养青年人才。

  (二)加快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

  一是坚持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品牌化发展,大力培育人参中药材产业,通过实施长白山人参全产业链发展“十大工程”,推动产业高级化、产品高端化、品牌驰名化,努力把人参中药材产业打造成为千亿级优势产业。

  二是筑牢发展根基,在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繁育上实现新突破。种业是中药材产业的“芯片”,依托人参、西洋参、天麻、灵芝、返魂草等特色中药材资源,夯实以人参为主的医药发展基础,加强人参优良种质资源繁育基地建设,加快建设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中心,打造标准化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

  三是夯实发展基础,在用地上实现新突破。林下种植是保证长白山道地中药材道地品质的必要条件。争取增加林地资源供给,确保长白山道地中药材能持续健康发展。在不破坏森林植被、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利用人工林发展人参中药材产业。

  四是成立白山市人参标准化种植联盟。整合现有标准,完善人参种植全过程标准体系,引导和鼓励企业、合作社、大户开展基地种植标准化,建设抚松县、靖宇县、长白县万亩林下参标准化种植基地项目,深化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围绕开发中药材系列产品,深度开发、转化成果,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满足消费升级换代的需求。

  五是继续利用好各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针对我市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精深加工、中成药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应用技术研究、创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支持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具有发展潜力的新产品及优势品种技术提升和二次开发。同时鼓励引导以经典名方、验方为基础的医疗机构制剂及创新中药研发,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感谢您对中医药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白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6月5日